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爆炸式增長,社交平臺不斷涌現。每個人都會接觸到海量信息,這其中既包含有價值的知識,也包含著無數的有害信息,這就需要我們自身去辨別,汲取有益知識,防范網絡詐騙。所以,宣傳網絡安全理念、普及網絡安全知識、推廣網絡安全技能至關重要,同時也需營造全社會共筑網絡安全防線的濃厚氛圍。
圖片來源:新華網
當今時代,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娛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互聯網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份,我國網民規模達10.79億人,較2022年12月增長1109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6.4%。人們已經習慣了網絡化生活,從線上聊天到購物娛樂,從交通出行到訂房旅游,從網絡學習到遠程工作,網絡無處不在,甚至成為不少人“生命的一部分”。無法想象,離開了網絡我們生活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但是,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其不安全性也在增加。網絡詐騙已經成為新的社會公害,維護網絡安全已經成為關系國家安全和發展,關系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一些商家超范圍收集用戶信息,個人隱私數據被濫用的現象層出不窮;一些違法分子利用網絡作惡。當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已成為發案最多、上升最快、涉及面最廣、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犯罪類型,給人們的經濟、人身安全帶來威脅,值得引起每個人的警惕和重視。
網絡安全為人民。筑牢網絡安全墻,構建安全的網絡使用環境,才能讓人們的網絡化生活更安心。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網絡安全法、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等法律法規,不斷規范信息使用范圍和方法,為網絡安全撐起法律“保護傘”。與此同時,相關部門加大力度,依法嚴厲打擊網絡黑客、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堅決維護群眾利益、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并且在網絡安全宣傳方面下足功夫,通過線上大量發布反詐宣傳小視頻、線下為居民發放反詐宣傳手冊等多種多樣的渠道,為人民網絡安全保駕護航。
網絡安全靠人民。要不斷用人們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形式,深入開展網絡安全法律法規和知識技能的宣傳普及,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比如,2023年網絡安全博覽會上AI換臉、換聲的互動體驗既新奇又增加了參與者的防騙常識。同時,也要重點關注“一老一小”薄弱環節,幫助老人安全上網,守護好他們的養老錢;引導孩子適度用網,在孩子心中從小播下網絡安全的種子。
生在新時代,人人都應是網絡安全“守門員”。每個人都應具備一定的反詐意識,不輕信刷單騙局,同時,每個網民都要繃緊網絡安全這根弦,自覺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和風險防范能力,不隨意掃描來歷不明的二維碼,不隨意點開來歷不明的網站鏈接,不在網絡過度分享照片、住址等敏感信息,不隨意丟棄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
維護網絡安全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全社會共建共享,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織密安全網,守好安全門,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于民。
原標題:《新時代,人人都是網絡安全“守門員”》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