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6日,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北京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中關村科學城管理委員會聯合指導,由光錐智能與Scale Partners 勢乘資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中關村會展與服務產業聯盟主辦的2024 AI科技峰會在北京成功召開,探討著以"大模型|千行百業數智化的春天"為主題的未來科技發展趨勢。
峰會匯聚了眾多行業精英,聚焦大模型技術、數據價值、行業數智化落地等三個關鍵維度,勾勒出了科技領域的新藍圖。過去一年,大模型成為科技界的主要發展方向,多家企業積極參與,開啟了智能化的新階段,如商湯、百度、華為云、火山引擎、釘釘、云知聲等。
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楊帆提出了兩方面建議,呼吁人工智能應該圍繞行業關鍵場景展開應用,同時降低AI的使用成本,將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化,強調AI只是技術的一部分,需要在行業中有清晰的產品定義和生態卡位。
云知聲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李霄寒指出,在大模型探索中,技術邊界的探索以及在2B場景中利用大模型降本增效成為關鍵。各行業領袖紛紛看好AI Agent的發展,認為這是未來場景落地的前瞻性機會,預示著2024年將迎來一場AI Agent的激烈競爭。
在資本市場角度,Scale Partners 勢乘資本合伙人劉英航表示,2023年上半年大模型及Agent最為熱門,下半年則是具身智能。他指出通用大模型的競爭將是效率和資源的較量,而行業垂直大模型和ToB服務則為創業企業提供更多機會。他認為產品開發迭代和洞察客戶需求能力是各種Agent競爭的關鍵。
在數據、算力、算法這三大AI要素中,大模型的崛起使得數據價值更為凸顯。然而,大模型的發展也揭示了中國數據產業鏈的薄弱。企業在迎接AI時代時,首要任務是數字化沉淀。飛書提出的"AI ready",即數字化沉淀,對于企業來說是實現AI Ready的關鍵一步。企業需將生產經營全流程整合,例如將業務接入協同工作平臺,實現全線業務數據的流通,從而發揮大模型的潛力。
企業在大模型應用中提出更快速、更低成本、更大容量的數據需求。各企業紛紛分享了在大模型應用方面的先進技術和解決方案,降低企業成本并提高效率。這使得數據產業鏈的優化和升級迎來新的機會,成為2024年關注的焦點。
最后,在元宇宙與碳中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邢杰的主持下,以“新能源算力數智經濟”為主題的圓桌論壇展開。嘉賓包括元宇宙與碳中和研究院院長熊焰,億鑄科技高級副總裁徐芳,瀾舟科技創始人兼CEO周明,速光網絡創始人兼總經理都百順,索象集團董事長盧永峰、哥瑞利CTO王文瑞、標貝科技聯合創始人&CTO李秀林,九章云極DatsCanvas聯合創始人尚明棟,神州光大創始人高峰,思維AI CEO馬思維。這場論壇為行業領袖提供了深度溝通的平臺,也為新能源和數智經濟領域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描繪了一個充滿活力和創新的未來愿景。
(來源:News快報)
責任編輯:何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