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辦案系統,在線審核申請立案材料、查閱電子卷宗;登錄“北京云法庭”,組織在線證據交換、談話開庭;打開訴訟服務平臺答復當事人,提供多渠道的一站式訴訟服務……現如今,一幕幕智能化場景已成為北京法院法官們的工作日常。
“北京法院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機遇,堅持創新引領,強化數字賦能。五年來,北京法院網上立案占比持續升高,2022年上半年,全市法院網上立案數占同期一審民商事案件收案量的82.9%?!北本┦懈呒壢嗣穹ㄔ焊痹洪L孫玲玲表示,北京法院在智慧法院建設方面的不斷努力,目標就是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司法服務的新需求,以優質高效的司法審判工作護航首都高質量發展。
2022年8月31日至9月5日,北京版權保護中心與北京互聯網法院攜手打造的“版權鏈-天平鏈行政司法協同治理平臺”2.0版本亮相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曹 益 攝
探索:智能化規范化的智慧審執
“按照原定時間開庭!”
2020年春節之際,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讓法院的工作面臨巨大挑戰。
向技術要速度、用專業增便利。
這是北京法院給出的答案。經過日夜奮戰,僅僅8天,“北京云法庭”第一版于節后上班第一天在北京全市完成上線。
當天上午,海淀區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法官趙云和兩位人民陪審員在法院登錄“北京云法庭”,原、被告代理人分別在家和單位,通過手機遠程參加了庭審。
1個小時,庭審順利結束。
“雖然現在已經習以為常,但想想當時還真有點緊張?!壁w云回憶說,“那是一起涉外行政案件,涉外公告需當事人自行辦理,且成本高、周期長,如期開庭更好地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經過不斷完善,現在的“北京云法庭”可支撐調解、庭前談話、串案合并審理、遠程調查等多個訴訟環節在線進行。
如今,在線庭審已成為北京法院庭審的主要方式。2020年至2021年,在線庭審持續突破35萬次。2022年1月至8月,在線庭審達30.6萬次,同比增長29.9%。北京金融法院還建成了全國首個5G專業法庭,滿足金融案件通常訴訟參與人較多、舉證質證要求更高的庭審需要。
同時,為滿足群眾對執行信息化智能化的司法需求,北京法院建立不動產線上查封機制、住房公積金線上查控機制、京牌車輛專線查封機制,升級線上發款功能,智能化執行體系建設穩步推進。
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也讓審執辦公習慣明顯轉變。北京法院加快探索全流程無紙化辦案,推進電子卷宗深度應用,電子卷宗自動編目、OCR圖文識別、信息自動回填等技術應用改變了以前卷宗傳統流轉和工作模式,大大提高了辦案效率。
創新:便捷化一體化的智慧訴服
“我是物業公司的代理律師,涉案房屋業主已欠交服務費很長時間,但我們沒有業主的身份信息,能申請律師調查令嗎?”
按照以往流程,律師需要帶著調查令、案件材料、身份證明等材料去不動產登記中心線下查詢。
2021年10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的意見》,授權北京等六個城市先行先試。在此基礎上,北京高院、北京市司法局在全國率先聯合推出了“電子律師調查令在線查詢不動產登記信息”服務。
該案代理律師張律師在大興區人民法院法官彭珍珍的指導下在線提供調查令編號、律師執業證號,完成在線核驗后,順利獲得反饋信息。
“通過律師調查令,我們可以直接登錄北京市不動產登記網上辦事服務平臺,在線查詢不動產登記情況,查詢結果一般情況下1個工作日就會得到反饋。真是降成本卻不降質量、提效率卻不減權利!”在北京高院營商環境5.0版改革成效新聞發布會上,全國律師協會理事、北京市律師協會理事萬欣說道。
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北京智慧法院體系下的訴訟服務不僅包括網上立案、自助閱卷、訴訟風險評估等服務場景,還包括申請執行人在需要勘驗的房屋現場直播,執行法官及評估師在線觀看、實時發問等,云鑒定、云評估、云探視等多種全新司法模式也已成為現實。
智慧訴服同樣被應用于北京國際商事法庭、國際商事糾紛一站式多元解紛中心的建設中??缇尘W上立案申請、保全申請、跨境代理見證等便捷服務,推動涉外商事糾紛高質高效解決。北京法院正在成為國際商事糾紛解決的優選地。
“專業、便捷、智慧的涉外訴訟服務不僅方便法院和律師,當事人也能從中獲益,大家對北京司法環境的信心也會不斷增加?!北本┦新蓭焻f會理事戴月談道。
深耕:精準化協同化助力社會治理現代化
在一起圖片網絡傳播權糾紛案件中,雙方當事人就原告公司是否是涉案圖片的著作權人產生爭議。
北京互聯網法院通過“版權鏈”“天平鏈”雙鏈對接機制,依職權調取了北京版權保護中心存檔的涉案圖片版權登記材料,并進行區塊鏈跨鏈驗證。
結果一目了然,涉案作品的著作權人是原告公司。
于是北京互聯網法院依法認定被告公司侵權,賠償原告相應經濟損失。
據了解,“版權鏈-天平鏈行政司法協同治理平臺”系北京版權保護中心與北京互聯網法院聯合打造,是全國首個版權領域行政司法協同治理機制。2022年9月,該平臺的2.0版本亮相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
2.0版本在原有的‘雙標統一’和‘雙鏈協同’基礎上,增加了‘雙驅促市’,進一步實現確權強化、舉證簡化、維權優化、認證易化,助力版權糾紛高效化解。”在服貿會第1C展廳“首都版權”展區,北京互聯網法院法官助理李珂為觀展群眾介紹。
該平臺只是北京法院區塊鏈等新興技術融入社會治理的一個縮影。
在金融糾紛、物業糾紛等領域,北京金融法院聯合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北京銀保監局共同建設上線全國首家金融案件多元解紛一體化平臺,可實現全流程在線區塊鏈存證、訴前調解、文書自動生成等諸多功能;朝陽區人民法院、豐臺區人民法院等對電子存證取證進行全程監督,有力推動了重點領域訴源治理模式創新。
同時,北京法院挖掘司法大數據潛在價值,積極開展司法大數據研究。在2021年全國法院第六屆司法大數據專題研究中,北京高院等全市11家法院獲評“數助決策”專題研究示范應用特等獎等各類獎項,有關跨國用工、科技犯罪、冬奧保障等專題的大量研究成果為領導機關及相關單位提供數據決策參考,在完善社會治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融科技之力,應時代之需。
深入推進智慧法院建設,加快推進現代科技與審判工作深度融合,是人民法院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北京法院將繼續探索司法科技在審判工作中的深度應用,制定發展規劃,將現代科技深度融入到審判執行、訴訟服務、司法保障、審判管理、訴源治理等各項工作中,努力實現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
努力創造更高水平的數字正義
人民法院報評論員
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遵循司法規律,把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和現代科技應用結合起來,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div>
總書記的深刻論斷,為人民法院邁向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指出光明前景、提供強大思想武器。黨的十八大以來,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就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設、推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表示,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設,著力建設以知識為中心、智慧法院大腦為內核、司法數據中臺為驅動的人民法院信息化4.0版,推動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深度應用,實現訴訟制度體系在信息時代的跨越發展,構建中國特色互聯網司法新模式,努力創造更高水平的數字正義。
以“智”為翼,以慧提效。人民法院在科技的浪潮中乘勢而上、奮楫前行。浙江法院全面推進“平臺化整合、無紙化應用、智能化賦能”三大改革,全力打造“全域數字法院”;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人民法院大力推進辦事事項標準化和數據歸集共享,全面構建基層智慧解紛“e模式”;四川省宜賓市南溪區人民法院引進“陪審員智慧管理系統”,創新“一庫管理、兩網交互、三重履職、四維互動”的人民陪審員管理體系,積極推動人民陪審員管理工作與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人民法院積極探索智慧法院建設,“蘇小e”系統、“蘇智”平臺、“e鍵開庭”小程序等“e鍵”家族成員各司其職,辦案效率大幅提升。
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關乎“國之大者”。近年來,北京不斷深化智慧法院建設,滿足人民群眾對審判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交出亮眼成績單。2021年7月,北京5家法院榮獲全國政法智能化建設“智慧法院創新案例”獎;2020年至2021年,北京法院在線庭審持續突破35萬次,在線庭審率超60%,連續兩年在線庭審量居全國第一。
在疫情防控中智慧法院“大顯身手”,有力保障審判執行不停擺、公平正義不止步;在助推司法公開的道路上,智慧法院功不可沒,審判流程信息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和執行信息公開,讓正義不僅要實現,還要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
科技賦能司法展現出廣闊前景。相信人民法院必將繼續以全面推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為目標,不斷推動現代科技在司法領域的深度應用,讓人民群眾在數字時代更好地享受數字正義的紅利!
原標題:《融科技之力 應時代之需——北京法院智慧法院建設工作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