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德州市司法局全面開展“數字法治 智慧司法”信息化建設,運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科學技術構建“一網三通”(智慧矯正平臺、矯務通、德矯通、協矯通)“智慧矯正”工作模式,有效提升了社區矯正工作規范化、可視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一、一網通辦,推進智慧矯正一體化
依托政務服務網打造“智慧矯正平臺”,大力推進智慧矯正一體化建設,實現社區矯正數據共享、統籌監管、高效聯動,全面提升社區矯正工作質效。
業務辦理網絡化。依托智慧矯正平臺對社區矯正監督管理和教育幫扶全業務進行數據化、可視化管理,從入矯到解矯的業務全流程網上辦理,實現了“人在網上走、事在網上辦、結果網上查”。目前,通過該平臺建立電子檔案2306份,日均辦理執法審批、教育學習、心理輔導等各類業務2600余條,極大減輕了基層工作人員少、數據錄入量大、統計難等負擔。
監督管理智能化。通過強化網上巡查、遠程督查,手機定位、軌跡核查等措施,實時對社區矯正對象動態跟蹤、遠程監控,預防和減少社區矯正對象脫管漏管、重新犯罪。通過平臺處置脫管預警信息2000余件,日均簽到數據6870余條、定位抽查4200余人次。
數據協同一體化。推進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建設,依托“智慧矯正”平臺,橫向對接人民法院、公安機關、市場監督管理、人社、民政等部門信息系統,實現公檢法司及相關政府部門相關信息互聯互通互信。目前,通過平臺向法院推送數據4570余條、接收公安數據120余條、共享市場監督數據3113余條、共享社保數據2106余條。
二、拓展“三通”,推動智慧矯正移動化
為實時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動態跟蹤、遠程控制和無縫監管,在全市范圍率先開通智慧矯正“矯務通、德矯通、協矯通”(簡稱“三通”)手機端服務功能。將社區矯正信息化平臺功能移植到手機移動端,實現“工作在掌上、管理在指尖”的智能化管理。
矯務通,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專用。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利用“矯務通”辦理社區矯正對象日常監管和教育幫扶等業務,實現對社區矯正對象動態跟蹤,遠程監控,有效預防和減少社區矯正對象脫管漏管、重新犯罪。目前,市、縣兩級社區矯正機構及司法所工作人員“矯務通”APP安裝使用率100%,移動化辦公突破了社區矯正8小時靜態監管模式,延伸至24小時實時動態管理,進一步增強對社區矯正對象實施監督管理和教育幫扶的實效。
德矯通,社區矯正對象專用。“德矯通”是針對德州市社區矯正對象量身定制的移動APP?!暗隆斌w現“教育轉化、以德為先”的理念。社區矯正對象通過“德矯通”辦理外出請假、打卡簽到、日常報告、心理測評、位置上報等事項,實現了自助矯正,在接受監管的同時不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目前,社區矯正對象“德矯通”APP安裝使用率達90%以上,簽到打卡率達100%。
協矯通,社會協助人員專用。社會協助人員通過“協矯通”對矯正方案、調查評估、日常監管、實地查訪等工作實現移動應用,發現問題及時進行反饋,輔助提升社區矯正工作的整體效率。目前,社會協助人員“協矯通”APP安裝使用率為80%以上。
三、科技賦能,推動“智慧矯正中心”建設
德州市司法局對標司法部《關于加快推進全國“智慧矯正”建設的實施意見》和智慧矯正中心達標綜合評價標準,優化升級社區矯正中心智能信息化軟硬件,推動縣級社區矯正中心向“智慧矯正中心”轉變。樂陵、禹城市司法局積極推動社區矯正中心提檔升級,新增了自助矯正終端、VR沉浸式教育設備等智慧矯正設備,打造了集報到登記、日常監管、視頻監察、遠程會見和跟蹤定位一體化的智能化社區矯正中心,形成涵蓋智能監管、執法監督、遠程指揮、調查評估四大板塊,在線教育、網上審批兩大移動終端,23項子系統的全域、全流程智慧矯正平臺,有效提高社區矯正監管教育智能化水平和精準程度,成為全省前兩批“智慧矯正中心”申報單位,其它縣市區智慧矯正中心建設正在積極推進。
“智慧矯正”推動了社區矯正工作從人工管理到智能管理的轉變,實現了社區矯正工作跨越發展。德州市司法局持續推進“一網三通”智慧矯正工作模式,以“人防+技防”筑牢社區矯正安全防線,為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德州、平安德州做出更大貢獻。
原標題:《加強社區矯正“一網三通”建設 助推“智慧矯正中心”創建工作》